海报观察丨青年学者崛起背后:更多“95后”成为博导,多在顶尖高校、具有海外经历
2025-08-15 11:32 海报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27岁的张林峰当博导在该校并非个案。上海交大从2018年起就设立了“优秀青年教师破格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机制。该机制被校内教师简称为“脱颖而出”机制,每年上半年为青年人才额外设一次“打擂台”机会。该校已有100余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最年轻的晋升正教授时仅33岁。
1998年出生的杨朔,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并成功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0年,杨朔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在悉尼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学术生涯早期便已在包括香港大学、谷歌研究院、百度研究院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知名机构进行研究工作。
还有目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钦宾。资料显示,李钦宾2018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12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分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学习和大模型系统。
近年来,随着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少青年人才凭借杰出的学术成就脱颖而出,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甚至涌现出不少“95后”。对于高校教授、副教授年轻化这一现象,曾有不少学者表示,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刊文称,该院近年来大力推行职称破格制度,打破了论资排辈。2024年,该院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