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敞亮的海、有故事的墙、暖心的人……一位上海游客笔下的青岛温度

2025-08-15 15:28   青岛日报

  在信号山公园问路,卖冰棍的大爷放下箱子,领着我们往山上走,“从这儿上去能看全景,红瓦绿树,比明信片上清楚”。他步子快,我妈跟不上,他就停下来等,说“老太太别急,咱慢慢走,顶上有石凳,能歇脚”。

  在市场买海菜,摊主是个大嫂,见我不会挑,就一把把拣,“这个嫩,做海菜包子最好”。称完了,又抓了把虾皮,“给孩子熬粥,鲜得很”。我要多给钱,她摆手,“不值当,下次再来照顾生意就行”。

  最暖的是在沙滩上,女儿的玩具铲子掉在水里,被浪卷远了。旁边一个捡贝壳的小男孩,二话不说扎进水里,把铲子捞了回来,浑身湿透了,咧着嘴笑,“给你,妹妹”。他妈妈在岸上喊他,“别着凉了”,却也没怪他,只拿毛巾给他擦脸。

  这热情不像上海的周到那样客气,它就那么实实在在的,不带半点虚礼,像海风一样,直接吹进心里,暖得踏实。

  从青岛回来好些天,小女儿还总念叨着沙滩上的蛤蜊,我妈翻着照片说“那老房子真有味道”,我爸则时不时说“该喝口青岛啤酒了”。

  上海的日子是精致的,像精心摆盘的菜,每一口都讲究。青岛的日子却带着股海的粗粝,红瓦是红瓦,绿是绿,鲜是鲜,热乎是热乎,不藏着不掖着。

  这地方像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海带,带着点咸,有点腥,晒晒干,却透着股子韧劲儿。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