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金报告 | 机器人+大飞机?凯盛新材中报中的产业想象空间

2025-08-20 08:48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2025年8月19日,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凯盛新材,301069)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亮眼: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8848万元,同比大增63.8%。在宏观经济承压、化工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家专注于精细化工与高端新材料的“隐形冠军”,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中期答卷。

  然而,高增长光环之下,亦有隐忧浮现。当利润跃升的背后部分依赖理财收益与成本压缩,当核心技术产业化临近却面临客户集中与融资效率低下,凯盛新材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高增长的三重驱动力:成本、现金流与技术储备

  凯盛新材的业绩爆发的逻辑可拆解为三个维度:成本控制的显效、现金流的结构性改善,以及技术投入的厚积薄发。

  首先,成本端优化成为利润释放的核心引擎。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1%,销售费用下降16.5%,管理效率提升显著。与此同时,原材料采购策略优化与存货减值损失减少(同比减94万元),直接拉高毛利率至28.4%,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在内部运营上已具备较强的抗周期韧性。

  其次,现金流质量的跃升尤为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4,590万元,同比增长近2.7倍。这一反差的背后,是公司对采购端现金流出的有效管控——“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减少。现金流的健康化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为后续资本开支提供了内生支持。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技术壁垒正在构筑。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2%至3,113万元,占营收比重5.84%。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