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套餐升易降难,我的套餐,到底谁做主?
2025-08-21 13:34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其实,社交平台和黑猫投诉上,类似的投诉与吐槽早已扎堆。翻查评论区,更是满屏的无奈与愤懑:有人说“升套餐时秒通过,降套餐时却各种卡,又是查合约又是说系统限制”;有人吐槽“客服嘴上说‘尊重自主选择’,实际是‘只能选更贵的’,低价套餐要么说‘已下架’,要么说‘不满足办理条件’”;还有人直言“被‘免费优惠’勾着办了高价套餐,想退就得交违约金,这哪是优惠,分明是设套圈钱”……字里行间,都是消费者对“套餐降档难”的集体吐槽。
对此,为何低价套餐总难办?一位通信行业人士直言,部分运营商存在“能推高的,绝不推低”的隐形规则。基层客服或客户经理推销高价套餐有业绩提成,办理低价套餐则无收益,甚至影响考核。
他表示,张女士遇到的“虚构合约”,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用户记忆模糊暂时阻挠,赌用户“嫌麻烦”而放弃;小董遭遇的“合约限制”,且用“设限恐吓”劝退;何先生的“优惠绑合约”,则是用短期小利锁定长期消费。
降档维权有依据:合约期限制需充分告知,规避义务条款或无效
现行法律法规中,对手机套餐降档有明确的权利规定吗?消费者在套餐降档方面享有哪些权利?若遇到降档受阻等问题,又该如何维权?
北京金诚同达(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于泽彬表示,当用户因需求变化想降低套餐档位时,常被运营商以各种理由拒绝,这种行为已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等规定,构成违约。
从权利依据看,消费者依法享有两项核心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