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物新发现|马山深处有“玄机”

2025-08-14 09:00   大众新闻客户端

  三清洞西侧十米处,“白云庵”三字在竖向方形凹槽中静静伫立;更西处,长椭圆形巨石上的“白云洞天”四字虽已模糊,却仍能想见当年笔力的遒劲。西侧石窟虽仅1米见方,无名无像,却与志书中“西庵二洞”的记载完美呼应。后方三十米处的方拱小洞,被推测为后世增凿的道龛。沿山脊向上还有一处秘密洞穴,口小底大,内有洞天,山洞匾额已不可识,当地人称之为“灰人洞”,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北海银行掩藏印钞设备的绝密点,层层洞窟构成了西庵的完整修行体系。

  而东庵的“水帘洞”则是另一番景象。悬瀑之上的洞口近方形,内部鲜见人工雕凿痕迹,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村民口中“仿故宫式样”的佛爷庙虽已无存,但“违制被拆”的传说,暗示着东庵曾有过的辉煌。有趣的是,这里与西庵一样,也留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记——北海银行曾在此掩藏物资,伤员也曾在洞窟中隐蔽,让这座道教圣地多了层红色记忆。

  “白云庵石窟的价值,远不止于几尊造像、几处洞窟,那些残缺的造像、风化的题刻、残存的遗址,不仅是宗教艺术的载体,更凝结着当地的岁月记忆,成为莱州人文脉络的重要节点。”孙衍说。

  宋德方开凿洞窟的金元时期,正是全真教从兴起走向鼎盛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真教的嫡传弟子,这位被尊为“披云真人”的高道,在马山留下了全真教“三教合一”思想的物质载体。更令人动容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记忆,“灰人洞”作为北海银行印钞设备的掩藏点,东庵洞窟作为伤员的隐蔽所,让这座道场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延续革命火种的堡垒。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