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三秦沃野焕新记——陕西高标准农田让黄土“生金”

2025-08-25 12:50   陕西日报

  上盐湾镇地处陕北无定河流域,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水分蒸发强烈,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加之土壤质地偏粗,田块细碎化,闲置地越来越多。

  去年,榆阳区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开挖排碱渠、培肥地力,将2800多亩“不毛之地”改造成高产稻田。

  “我们不仅要让盐碱地长出庄稼,更要让农民挣到钱。”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主任王惠说,去年全区改造了4850亩盐碱地,其中3000多亩种上了水稻,预计可使用20年以上。

  趁着这股劲儿,叶成玉承包了500多亩水田,搞起了稻渔生态种养。“瞧这稻子已经抽穗了,亩产八九百斤不成问题。”他笑着说,“水下更热闹,我投了1500多公斤蟹苗和6万尾小龙虾,长得快着呢!”

  榆阳区的实践是陕西向边际土地要产能、要效益的典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陕西不回避难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盐碱地、沙地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改良。同时,推广“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提升土地产出价值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用“减法”破解瓶颈,破除土地先天限制,改变单一生产模式;以“加法”拓展价值,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片片良田,正变成集粮仓、钱仓、生态屏障于一体的聚宝盆。

  坡度“减”缓潜力“加”码

  秦巴山区的振兴阶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