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热血山河|血战渊子崖:一个村庄的血性与不屈

2025-08-26 06:4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1941年秋,自北向南奔流不息的沭河两岸,村民的生活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沭河以东是解放区,其中渊子崖村已经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成立了抗日自卫队;沭河以西为敌占区,离渊子崖村不远的小梁家伪军据点已经建立,修了炮楼。日、伪军频频越过沭河,对东岸村庄进行扫荡,肆意征粮征税、强索钱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过着“白天怕见人跑,夜里怕听狗咬”的日子。

  1941年11月,日军对滨海、鲁南地区进行“铁壁合围”,妄图熄灭抗日火种。当年12月中旬,小梁家据点的伪军为拿钱粮讨好日军,给渊子崖村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鸡、肉、酒和白面等食品,还要大洋1000块。

  “我父亲林凡义当时是渊子崖村的村长,他听人念了条子之后火冒三丈,把条子夺过来撕个稀碎,并说,‘写个回条,告诉他们,他们要的酒、肉、鸡和白面都准备好了,自己来拿吧!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村民林祥秀将他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过往娓娓道来。当时,“不交一粒粮,不出一分钱,饿死汉奸,困死鬼子”亦成为渊子崖村村民的共识。

  汉奸果然来了。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恼羞成怒,带领百余名伪军气势汹汹地来到渊子崖村的围墙下。

  这道土围墙,为渊子崖村村民增加了不少底气。“村子周围有围子墙,是土打的,很结实,四角还有炮台、垛口、枪眼。听我父亲说,这土围墙,枪炮都打不穿。”林祥秀说,村西的大汪、村南庄北的大深沟、村东的小土坡,也形成了天然屏障。此外,渊子崖村还保留着原来防匪患的土炮、雁枪等武器,让村民敢于跟伪军“叫板”。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