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山河|血战渊子崖:一个村庄的血性与不屈
2025-08-26 06:4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渊子崖村的英勇抗日,不仅源于其坚实的武装力量,更深植于一种无形的“软实力”——空前高涨的抗日情绪。“渊子崖村党组织的壮大、民主政权的巩固以及一系列贴近群众的文艺演出,让抗日救国的道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莒南县委原党史委主任陈庆堂说。
为了激发军民的抗日斗志,繁荣根据地救亡文化,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影响力,1941年5月17日至27日,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115师战士剧社、鲁南黎明剧社等“八大剧团”共400多人,齐聚渊子崖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联合大会演。村民们倾力支持,主动腾出自家房屋,热情接待剧团干部与演员住宿,并拿出新衣、桌椅借予剧团充当服装与道具,为会演提供了良好条件。
村里没有现成的舞台,演出在哪儿进行?这难不倒剧团工作人员。他们就地取材,在村子里选了一片背风向阳的空地,划出一片场地作为舞台区域;随后在四周挖出一道浅沟,将掘出的泥土全部堆垫至中央,垒起一座高出平地一尺多的土台。接着,他们将台面仔细铲平、夯实,再立起木杆、挂起幕布——一座质朴而坚实的“土舞台”就这样搭建完成了。
这次会演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雷雨》等话剧演出,也有《跟着共产党走》等歌曲演唱,相声、舞蹈轮番上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