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金报告 | 金晶科技中报观察:行业低谷期的科技破局路径
2025-08-27 08:43 大众网
建筑玻璃受房地产低迷冲击,但靠产品升级与技改破局:Low-E玻璃收入占比从18%升至25%(毛利率高8~10个百分点),滕州基地镀膜产线改造后合格率提至95%,中标深圳1.2亿元地标项目;7月“五线冷修项目”投产(超白玻璃大板能力增50%、达环保A类),宁夏光伏原片线冷修预留“新型功能玻璃”接口。
纯碱业务成业绩“稳定器”:子公司海天生物上半年净利1635.06万元,靠印尼低价煤+废热回收降吨碱燃料成本120元,工艺优化提纯度至99.2%(溢价5%~8%),叠加15%高新企业税率增厚盈利。
光伏玻璃以海外布局避国内竞争:国内价降20%,马来西亚子公司仍盈利约1200万元;为新加坡研发的薄膜电池基板样品通过测试(厚度偏差±0.02mm、透光率94.5%),奠定高端产业链基础。
技术布局:逆周期投入构筑长期竞争力
业务端的突破离不开技术支撑,在行业普遍收缩非核心开支的阶段,金晶科技对研发的逆周期投入,正逐步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9521.51万元,研发费用率4%,不仅高于行业2.5%的平均水平,且研发费用降幅远低于32.56%的营收降幅,凸显出对技术投入的战略定力。研发成果精准聚焦高增长领域:新增的5项专利中,2项解决了薄膜电池基板透光率痛点,3项提升了Low-E玻璃性能;在前沿的钙钛矿电池领域,自主研发的0.15mm超薄基板平整度偏差小于2μm,已通过科研机构测试,为技术迭代预留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