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金报告 | 金晶科技中报观察:行业低谷期的科技破局路径

2025-08-27 08:43   大众网

  这些技术成果并非停留在“纸面”,而是快速落地到生产环节并产生实效。设备端,核心磁控溅射设备虽仍有70%依赖进口,但通过与国内厂商联合研发,已实现30%核心部件国产化,自主研发的靶材固定装置更将靶材寿命从120小时延长至180小时,单耗成本降低25%;工艺端,Low-E玻璃“膜层动态调控工艺”大幅提升效率,能耗与环保指标也通过五线项目的全氧燃烧技术得到优化。技术的商业化转化同样有序推进,车载防眩光玻璃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临沂砂岩项目年底投产后则将从上游降低原料成本、减少水资源消耗,实现产业链协同优化。

  风险与挑战:短期压力与长期瓶颈

  不过,公司在推进业务与技术布局的过程中,仍需面对短期经营与长期转型的双重挑战,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对后续发展形成制约。

  从短期来看,库存与应收账款的压力持续上升。截至6月末,存货余额9.78亿元,同比增长5.63%,存货周转天数从85天延长至98天,产品跌价与资金占用的风险有所增加;应收账款余额2.80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9466.35万元,叠加应收款项融资规模下降,资金回笼压力进一步加大。行业层面,纯碱行业年底将新增400万吨产能,总产能预计达4450万吨,供需矛盾或进一步加剧;玻璃行业虽在推进产能出清,但需求复苏缓慢,价格反弹缺乏明确动力。

  长期维度下,技术依赖与产业化进度则是核心瓶颈。核心设备还依赖进口,若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或供应商产能紧张,可能影响产线技改进度;钙钛矿电池作为前沿方向,相关技术储备的商业化周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境外资产占比达18.03%(主要为马来西亚子公司),地缘政治与汇率变动的潜在影响需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