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抗战文物中,看到威海的“来时路”

2025-08-28 10:26   大众网

  1938年2月,理琪在雷神庙战斗中英勇牺牲。悲痛之中,于得水等共产党人毅然擎起旗帜,将他的精神化为前进力量。同年6月,特委重印信件,于得水郑重保存一册。此后转战胶东、浙江,七次负伤、身份几变,他始终将这本油印册带在身边。它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跨越烽火岁月,见证一位战士的忠诚与坚守。

  如今,这份油印册由于得水亲属捐赠、被评为国家三级文物,它从斗争指南成为历史见证,从个人珍藏升华为民族记忆,无声诉说着共产党人如何在黑暗中相信光、在绝境中开辟路。

  一纸千钧,英雄手迹中的抗战历程

  1959年,于得水提笔写就《回忆胶东抗战前后我军发展概况》,描述了当时的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商贩等不同群体的生活遭遇,这位老战士以亲身经历讲述一个人如何走向革命,一片土地如何觉醒、抗争、壮大。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胶东“一一•四”暴动,1937年12月参加天福山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烽火岁月,从他笔端奔涌而来。

  他回忆道,抗战即将胜利的黎明之前,老百姓把胶东抗日根据地比作“人间天堂”,不仅是对根据地安定繁荣的真实写照,更是军民鱼水情深、休戚与共的生动诠释。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