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文物中,看到威海的“来时路”
2025-08-28 10:26 大众网

抗战期间,“一切为了胜利,一切支援前线”不止是口号,800万胶东人民将50多万优秀儿女送上前线,其中7.6万人献出宝贵生命。“母送子、妻送郎”成为这片爱国热土上最动人的画面,直到抗战胜利将日寇驱赶出境。

今天,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小小讲解员”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先辈的故事,这正是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的生动缩影——这里串联起刘公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等138处教育阵地,通过“红色公交”“网上展馆”等创新形式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这种代际传承,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威海的爱国记忆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成为一座“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这种代际传承,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锈迹斑斑的枪支、泛黄的手稿、模糊的照片……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展柜中的手稿或许已经泛黄,照片中的身影或许渐渐模糊,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