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抗战文物中,看到威海的“来时路”

2025-08-28 10:26   大众网

  这位身经百战、七次负伤的“齐鲁武松”,用笔记录下胶东抗战的三个关键阶段:从扎根群众建立根据地,到融入党的统一领导,再到最终解放全境。随着吴克华、许世友等将领先后抵达胶东,部队完成了从地方武装到主力军的转变,方针政策日益明晰,根据地面貌焕然一新。他在手稿中写道:“这是三军最好的时期,政治影响扩大了,组织也就不断的壮大。”于得水感慨,“从以上片段回忆,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位传奇英雄不仅是《苦菜花》中于得海、《山菊花》中于震海的人物原型,更用他的笔和枪,见证并参与了胶东抗战从天福山起义的星星之火,到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全过程。他的手稿是一份珍贵的抗战史料,更是一部记录人民战争伟大实践的生动教材。

  一张照片,诉说革命爱情故事

  章若明与王少木(原名钟毓祝、慕恩慈)夫妇年轻时不过寸许的合影十分醒目,它记录了这对革命伴侣的青春岁月。章若明曾三任威海县委书记(特区委书记),1939年9月章若明临危受命,担任威海特区委书记,到1939年底在威海的20多个村庄发展起500多名党员,为抗日武装奠定基础。他于1944年领导的拔除毛家口据点一战,是威海卫抗日武装深入敌区取得的第一个胜仗,从此我军在威海不断反击敌人,直到抗战胜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