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玉米很少被当饭吃,怎么就成了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2025-09-23 13:25   科普中国

  时值秋分,秋意渐浓,新鲜的玉米作为应季美食之一,走上人们的餐桌。

  吃着清甜鲜嫩的甜玉米、黏糯绵软的糯玉米,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玉米为什么可以和水稻、小麦一起成为世界三大主粮?明明也没有天天吃玉米呀,那么多玉米被谁吃了?

  唯一被人类“超级驯化”的作物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有着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在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大陆”后,进一步扩散到全球,成为今天全球适应性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但现代的玉米不经人工干预的话,不能独立繁殖下一代。如果不去采摘玉米果穗,它的种子无法脱落到土壤中,更不能像许多植物那样依靠风力、动物传播,最终仍然只能依靠人力采收和播种,这使它被称为“超级驯化作物”。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将玉米的祖先指向大刍草,它的外形和玉米差距很大,植株矮小细弱,果穗大小和狗尾草类似,上面对生着少数容易脱落的籽粒,表面包裹着坚硬的稃壳。但如果将大刍草视为玉米的唯一祖先,仍然存在诸多“疑点”。

  中美学者综合利用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研究手段提出了玉米的“二次起源假说”。在距今约9000年前,位于现在墨西哥西南部的小颖大刍草亚种被人类驯化并扩散,成为“初始驯化玉米”;又经过了大约3000年的时间,初始驯化玉米在墨西哥中部与高原大刍草亚种发生杂交,其后代在美洲得到第二次驯化,它就是现代玉米的祖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