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元的开锁费变2000余元?这些套路该治治了
2025-08-29 14:46 央视网
开锁一事本应基于公平、真实的原则开展,如若价格谈不拢,也大可以终止交易。但开锁商家却通过“25元起”的模糊标价,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引诱其下单。在完成服务、木已成舟之后,又狮子大开口。这种做法明显有违公平议价的原则,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模糊定价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为维修人员提供了说辞。在该事件中,两名师傅以“明码标价”为由赫然要挟,不仅给孤身一人的消费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在客观上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阻碍。面对这种情形,不少消费者无可奈何,只能被迫埋单。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模糊定价行为早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价格法明确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该商家的价格表述具有明显的误导性与模糊性,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事实上,这种隐瞒关键信息,先模糊诱导、再图穷匕见以高价背刺消费者的“刺客”事件,近年来并不罕见。“刺客”们通常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专业认知不足,通过隐瞒、误导或强制手段,引导消费者支付远高于预期的费用,本质上是一种隐蔽性价格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