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七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让浪漫更有温度
2025-08-29 17:01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琦
又至七夕,这个承载着牛郎织女浪漫传说的传统节日,正从古籍里的“乞巧”仪式、诗词中的“金风玉露”,慢慢走进当代人的生活日常。它不再只是书本里的文化符号,而是在传统意蕴与现代表达的碰撞中,衍生出更具烟火气、更贴合当下情感需求的新浪漫。
有人说,传统七夕的“乞巧”“拜织女”离我们太远,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传统从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模样陪伴在我们身边。过去女子“穿针乞巧”,是对“巧思”与“美好”的向往;如今,社区里的七夕制作漆扇、非遗簪花,年轻人亲手为爱人缝制香囊、书写毛笔情书,何尝不是对“巧”的新诠释?那份倾注心意的专注,与古人在七夕夜凝神穿针的虔诚,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用“亲手创造”的仪式感,为情感增添重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浪漫”时常被简化为物质交换,但七夕恰恰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审视情感的本质。比起一束随手可得的鲜花、一份提前下单的礼物,更多人开始选择在七夕放慢脚步:和爱人逛一次七夕主题的非遗市集,听老人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带孩子做一盏传统纸鸢,告诉他们“鹊桥相会”里的坚守与珍惜;或是和邻里一起猜七夕灯谜、品巧果,在欢声笑语中重拾“邻里共庆”的热闹。这些举动,让七夕跳出了“情侣专属”的框架,成为一个可分享、可参与的情感载体——它既可以是情侣间的甜蜜约定,也可以是家庭里的温馨时光,更可以是社区间的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