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监护“缺位”岂能“甩锅”社会?

2025-09-05 21:50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孔青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为了给愿意生育的家庭提供更多支持与便利,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将养育子女的责任与成本随意转嫁他人。在育儿补贴重磅出台的当下,近期两起引发热议的事件,鲜明地折射出部分家长在育儿认知上的偏差。

  上海高院公开的“女儿调座椅压死儿子家长索赔车企”事件,父母的行为令人费解。他们既未给年幼的子女配备安全座椅,又任由2岁的儿子独自待在车辆第三排,最终酿成惨剧。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家长事后竟将责任推给车企,企图通过索赔逃避自身监护失职的后果。正如新浪网友“云无心45”所言:“明明是父母的错误,出了事就要‘沾边赖’。”法院依法判决正是对这种责任转嫁行为的明确否定。当车辆行驶时,一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看管,不设置安全座椅、儿童锁等等,这些行为无异于拿生命冒险,法律可以厘清责任归属,但逝去的生命无法重来,如此沉痛警醒,为人父母者当铭刻肺腑!

  同样是近期热点事件的“女子带四个娃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该女子因要给3名孩子购票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甚至发帖称铁路规定与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相悖。不可否认,单亲妈妈带多个孩子出行确实不易,值得社会给予更多关怀与帮助,比如铁路部门可考虑为多孩家庭增设快速通道、提供临时照看协助等。但这岂能成为漠视规则的借口?铁路规定“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的条款,是为了保障公共出行秩序与公平,具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将自身应承担的出行成本,以“鼓励生育”为由转嫁给公众,显然是对政策的误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