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下的招商之变——来自省内外招商一线的调查
2025-09-01 08:57 大众日报
转折出现在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直指地方不公平竞争,坚决叫停“内卷式招商”。这一被视为招商工作“分水岭”的法规,实施一年多来,正倒逼各地摆脱路径依赖,重新思考“凭什么吸引企业、靠什么留住产业”。
新形势下,山东各地招商策略呈现哪些关键转向?面临哪些新问题、新挑战?又探索了哪些新打法、新路径?近期,记者深入山东多地调研,并借鉴省外经验,试图解读这场正在发生的“反内卷”招商之变。
1重构招商逻辑
从“政策比拼”到“生态共赢”
摆脱招商优惠政策、区域竞争的桎梏,强化“一盘棋”理念,构建“大招商”格局
招商领域的“内卷”,如同“剧场效应”——前排观众站起,后排被迫效仿,最终所有人都更累,却并未看得更清。各地争抢项目,往往导致政府“两败俱伤”,资源错配与投资泡沫频发。
如何避免零和博弈?多数招商工作者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要厘清——
其一,企业真正看重的是什么?这始终是招商人思考的核心命题。
过去,招商工作长期依赖“政策谈判”,政企双方逐渐形成思维定式:似乎企业更看重地方能给予多优厚的政策。
果真如此吗?当“政策红利”被规范叫停后,招商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落地,到底为什么?
邹城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张华认为,大企业更注重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位置,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则对政策更敏感。
东营市垦利区投促中心主任种小杰也深有体会:“若企业仅为优惠政策而来,多半是‘候鸟企业’——政策一变,它们就会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