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下的招商之变——来自省内外招商一线的调查
2025-09-01 08:57 大众日报
“我们摒弃‘全员招商’的粗放模式,在培养内部专业人才的同时,善借外部智慧。”临清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岩分享实战经验:拜访企业前,先对接投资机构、产业分析师获取专业研判,再精准叩门,可显著提升招引成功率。
潍坊则探索出另一条专业化招商新路径。2024年初成立的潍坊市招商集团,以企业化运作取代传统行政招商,成功引进上市企业、全球化工50强等投资的多个优质项目。“通过灵活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活团队动能,构建从信息获取、线索筛选、项目研判到考察谈判、签约落地的全流程‘生产线’,极大提升了招商效率与落地速度。”潍坊市投资合作促进局副局长张中兴说。
招商,既是人做的工作,更是做人的工作。“不卷政策,卷服务”,成为招商战线的新共识。
有招商人员将政企服务比作“联姻”:服务不应止于招引“热恋期”,更要延续至携手“成家立业”、培育“子女成才”,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支持。
全生命周期服务中,“一把手”护航尤为关键。在昌邑市,所有项目均需市委书记、市长全程跟进,从签约到投产,审批、环评、验收等关键环节的问题解决直通党政主官。
“营商环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夏海涛举例说,外省一家被招引到昌邑的企业落地后,就连申请50万元技改资金这类“小事”,市里都会专门上会加快职能部门落实,“通过机制倒逼服务提速,就是要让投资人真切感受到政府的诚意。”
优化营商环境、做强“软服务”,远不止解决项目落地和经营中的具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