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场战斗看一支英雄部队是如何成长壮大的
2025-09-03 06:53 大众新闻客户端
1939年3月,由陈光、罗荣桓带领的115师师部和第686团,来到鲁西郓城县。

八路军115师主力入鲁。(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此时的郓城县早已被日军占领,原韩复榘部下、日伪县长刘本功派遣其家族兄弟刘玉胜,企图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扩张势力。
城里城外一片狼藉,老百姓苦不堪言。
当得知“从平型关过来的老八路来了”,郓城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迎接。
115师师部决定首战樊坝,以此作为献给乡亲们的一份“见面礼”。
3月初,第686团冒雨突袭樊坝,全歼伪军一个连,并乘胜攻克前樊坝,迫使守军投降,还解救出被抓去的农会干部20余人、妇女30余人。
为解百姓疾苦而战,这场胜利,让115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村里以及周边的百姓都踊跃支前,我爷爷就是其中一员。”郓城县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村民张留阵说,“青年人挺身而出奔赴战场;村民踊跃加入担架队,协助挖战壕、送物资、抬伤员;妇女把最好的麻纳成鞋底做军鞋……”
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八路军,真勇敢,打下樊坝除汉奸,百姓见了笑开颜,抗日热情高如山。”
“樊坝战斗沉重打击了鲁西日伪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和振奋了山东人民的抗日热情。”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研究二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闫化川评价。
陆房突围:老乡带出胜利路
首战樊坝告捷,115师主力一路挺进泰西,连续打击日伪,引起了日军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