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场战斗看一支英雄部队是如何成长壮大的
2025-09-03 06:53 大众新闻客户端
此战,115师以同等兵力、劣势装备,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混成大队,毙伤敌400余人,其中日军300余人,并缴获两门新式意大利野炮、一门步兵炮、15挺机枪、150余支步枪。萧华曾以诗赞道:“黄河滚怒涛,梁山烈火高。青纱好伏击,夜战逞英豪。全歼来犯敌,夺获数门炮。军威震齐鲁,壶浆迎满道。”
8月4日,朱德总司令签署通电表彰。这次战斗被誉为“平原游击作战的模范战例”,为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打开了新局面。
梁山大捷,“八路军真能打鬼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梁山周边3000多名青年踊跃参军,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场景。也正是依靠这样的人民伟力,115师入鲁一年后,就从数千人发展壮大为一支超过7万人的抗日雄师。
郯城大捷:“翻边战术”与万人破袭
战争的形势并非一帆风顺。1940年到1942年,在敌顽夹击下,山东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面对敌人的“蚕食”和“扫荡”,罗荣桓创造性地提出“翻边战术”,其核心就是:“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
这不仅是战术上的突围,更是战略上的进攻。这样的底气,正来源于无处不在的人民力量。郯城战斗,便是“翻边战术”与人民伟力相结合的体现。
郯城,是日军精心经营的战略要地,墙高壕深,守备森严。1943年1月,日伪军大举“蚕食”滨海区,115师教导二旅决定趁郯城守备相对空虚之时直捣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