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4场战斗看一支英雄部队是如何成长壮大的

2025-09-03 06:53   大众新闻客户端

  这是军民协同的杰作。战前,为钳制、迷惑敌军,滨海区动员数千民兵,将沭河沿岸的醋大庄等敌据点团团围困,防止其回援。同时,滨海地委、滨海专署、滨海军分区发动上万群众,在长达百余公里的临沂至郯城之间的大路上,展开连续四天的“大破袭”,将敌人的交通线和通信网予以摧毁。

  战后,万余群众自发前来拆扒城墙,将敌人苦心修筑的堡垒彻底摧毁。八路军将日军掠夺的粮食分发给农民,赶来搬运粮食的农民队伍和慰问群众,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为此,八路军文艺工作者孔健飞创作歌曲《扁担号子》,在根据地广为传唱:“一条扁担哪嗨吆嗨吆,两头弯弯哪嗨吆嗨吆,闪闪如飞哪嗨吆嗨吆,往来不断哪嗨吆嗨吆,郯城大胜利哪嗨吆嗨吆,米面堆如山哪嗨吆嗨吆……”

  郯城大捷,是115师入鲁以来首次攻克日军设防的县城,宣告了“翻边战术”的成功,更证明了人民的支持是军队纵横驰骋的最强保障。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称“翻边战术”不仅是战术,更是战略。

  将人民伟力与军事智慧拧成一股绳的,是党的坚强领导。1943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八路军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由罗荣桓同志统一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及115师代师长、政治委员。同年9月,罗荣桓接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政军的高度统一。

  与此同时,“主力地方化”的战略调整得以坚决执行。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县区,与地方武装融为一体,协助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与民兵组织。这一转变,使八路军的力量根须更深,真正形成了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战争体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