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破天荒”的文化翻身和精神觉醒

2025-09-03 06:5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夏日里,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小院里,小院剧《识字班》正式开演,两名扎着麻花辫的“识字班”相互提问,复习新学的字。来常山庄村“打卡”的游客,几乎人人都看过这出经典小戏。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要取得抗战胜利,就必须进行“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而面对当时80%以上国民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国情,毛泽东说,“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而是“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发表演讲,明确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抗战文化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平邑县农村妇女写黑板报宣传党的政策。(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1941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识字班活动。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各地轰轰烈烈地办起了识字班。任课老师不光有小学教师,还有县区干部、党报的编辑,不仅教读书识字,还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仅在沂蒙地区,1941年3月,就办起识字班225处,学员4502人,出现了“村村办学、户户读书、抗日救国、人人争先”的新气象。群众把“识字牌”钉在各个劳作场所,边喂猪、烧火边认字。正是用这些最朴素的方式,从1938年到1945年间,山东抗日根据地群众的平均识字率有了大幅提升,政治动员从“没人听”变成了“抢着学”,为抗战胜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