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破天荒”的文化翻身和精神觉醒

2025-09-03 06:5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1941年时,“不交一粒粮,不出一分钱,饿死汉奸,困死鬼子”已经是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村民的共识,甚至日伪军的炮弹打到村里时,乡亲们也没有一丝动摇。当年12月19日,一千多名日伪军扑向渊子崖村,村民用土枪土炮、铡刀石块进行反击,最终同赶来的八路军一起打退了敌人。

  “渊子崖村村民的不屈与血性,来自多年来抗击匪患与伪军的经验,更得益于思想的觉醒:渊子崖村党组织的壮大、民主政权的巩固以及一系列贴近群众的文艺演出,让抗日救国的道理深入人心。”莒南县委原党史委主任陈庆堂告诉记者。

  除了从识字班上学知识、明信仰,还有一种文艺形式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异常火爆,它就是戏剧。1941年5月17日至27日,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115师战士剧社等“八大剧团”共400多人,齐聚渊子崖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联合大会演,更加坚定了乡亲们决不投降、抗争到底的骨气和志气。

115师战士剧社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山东分局姊妹剧社部分人员合。(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时期著名的街头剧,演遍大江南北,表现的是一对从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父女艰难求生的故事。荣成河山话剧社,曾创造了一天演出13场《放下你的鞭子》的纪录。《过关》是创作者根据莒南县刘家扁山村刘纪湘的真人真事改编创排的三幕话剧,影响非常大,推动了渤海区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的参军运动。

  戏剧这种文化载体,群众喜闻乐见,在凝聚人心、瓦解敌军、推广识字、促进生产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