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热潮会否终结银行股行情?资深投资人士:银行股与10年前不同了
2025-09-03 15:14 第一财经
陈嘉禾进一步表示,一方面,从2020年底房地产行业开始调整至今已有近5年时间,而企业贷款周期一般为1~3年,现在我国金融体系依然比较健康,说明银行很好地承受住了地产冲击。另一方面,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中国经济的底盘要强得多,而且人均GDP还比较低,因此对经济发展潜力也不必担心。
此外,他还提到,10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也对降低银行坏账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过去的不确定性在减少,新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陈嘉禾看来,银行股现在需要担忧的主要问题是净息差收窄。但他强调,这是一项整体可控的因素,而且净息差已经接近底部,到了“降无可降”的阶段。
疑问二:谁在买入?交易筹码已向配置盘聚集
陈嘉禾分享的第二个逻辑是:银行股的上涨并非“一时之功”。
此轮银行股行情的特点之一,是多数国有大行都表现不俗。比如,农业银行在股价频创新高后,A股市值(A股总股本*A股股价)登顶“市值之王”。
考虑到国有大行市值盘子较大,背后的资金力量备受关注,相关猜测包括险资加仓、公募基金增配、居民存款搬家等。
那么,哪些资金在买入银行股?如何解释这轮银行股行情?
陈嘉禾认为,上述资金力量都有参与其中。但从配置型资金和交易型资金角度,二者对蓝筹股布局的时间点差异很大,这会加剧上涨行情中交易筹码的稀缺性,反过来推动股价持续上涨,出现价值暴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