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承压,山东国企何以突围
2025-09-07 07:2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两组来自山东国资国企的数据格外亮眼:1—7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5.59万亿元、营业收入达1.47万亿元、利润总额达565.8亿元,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同期,出口产品销售收入742.1亿元,在全球市场紧缩中仍实现2.5%增长。
这份韧性,源于山东国企跳出“守着家门口发展”的思维,主动向外部要增量。山东发展集团的“投早”、山东重工的“协同”、山东港口的“拓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围,更折射出全省国资国企在深化改革、应对挑战中的系统性探索——地方国企突围,既要靠企业自身找路径,更需全省层面搭框架、建机制,点面联动方能破解内外困局。
投早投新
为产业转型占先机
7月,华电新能登陆沪市主板,募资超180亿元,成为2023年“8·27”新政以来A股最大IPO项目。
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这家明星企业的股东名单里“藏着”一家山东企业——山东发展集团是其唯一的地方国企战略投资方,也是其第四大股东。
早在新能源行业技术不成熟、盈利模式模糊时,山东发展集团便看到其战略价值:既是“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此时“投早”,不仅是为企业找增量,更是为全省产业转型占先机。
山东也为国资国企“投早、投新”搭好政策框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定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营收占比等4项核心指标,还“实事求是剔除培育期当期亏损”,卸下企业“短期盈利”的包袱。山东发展集团踩着这一政策节拍,果断押注华电新能这一“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