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儿女海外抗战的烽火记忆|追忆菏泽“面人郎”跨越重洋的家国情
2025-09-08 10:43 人民网
近日,一部纪录片《面人》刷爆了网络,引发广泛关注。纪录片以一张由菏泽市民任月灿收藏的、盖有“华侨救济铁山失业工人委员会”印章的纸质证明为开端,上面写到:“龙运铁矿山工人任冠禄为爱国义愤自动退职,回国途中所到各地请予以招待。”而这位爱国华工的退职之举,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段在国内、省内甚至菏泽当地都鲜有人知的历史记忆:80多年前,数百名菏泽籍劳工,在4000多公里外的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点燃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烽火。今天,这段峥嵘岁月虽已远去,但这群心怀大义的山东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所作出的逆境抗争与爱国之举,值得后辈永远铭记。
海外求生:菏泽面塑艺人“下南洋”
菏泽古称曹州。清咸丰三年,江西弋阳米塑艺人来到菏泽,与当地花供艺人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曹州面人”。后来,很多出自菏泽的“面人郎”成为游方艺人,扛着自己的面人挑子,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1928年春夏之交,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菏泽解元集村的很多人家缺少粮食。为了糊口,解元集村一带的十几个“面人郎”,在25岁的常天绪带领下,走广东,过香港,经过数月的艰辛跋涉,最终抵达马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