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齐鲁儿女海外抗战的烽火记忆|追忆菏泽“面人郎”跨越重洋的家国情

2025-09-08 10:43   人民网

  当时,马来亚为英属殖民地,橡胶种植业和采矿业是当地两大经济支柱。1916年,马来半岛东部的丁加奴州龙运县发现富铁矿,日本久原矿业随后投资开采。龙运铁山作为马来亚较大的铁矿山,最多的时候雇佣着近3000名华工。于是,来自山东菏泽的面塑艺人们选择了在龙运铁山落脚,常天绪还渐渐成了矿区工头。后来,常天绪曾两次回乡,在山东、河南招募800多名工人,仅菏泽就有500多人跟随他去了马来亚。

  在矿山上,日本人对矿工极为苛刻。他们逼迫矿工拼命劳作,而矿工们每日挣得的工资却难以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有时还会遭到日本工头的欺凌与辱骂。尽管远离祖国、漂泊无依且为衣食所困,但祖国和家乡依然是铁山华工们最大的牵挂。

  “五三”惨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屡遭涂炭,世界各地的侨胞感同身受、牵肠挂肚,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马来亚各界抗敌后援会也行动起来,派出宣传员,分别到日营矿山秘密发动罢工。1938年2月,著名华侨抗日英雄庄惠泉潜入龙运铁矿。当时龙运铁矿每天出产铁矿石1000多吨,若以此制造军火,每小时可造子弹约4.5亿颗。得知这一情况,铁山华工们的民族意识被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势不可挡。于是,常天绪积极联络并动员矿区其他工头,秘密筹备罢工行动,跟随常天绪做工的70多名解元集村老乡也加入了行动队伍。

龙运铁矿旧址

  罢工抗日:倾尽力量支援祖国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