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儿女海外抗战的烽火记忆|追忆菏泽“面人郎”跨越重洋的家国情
2025-09-08 10:43 人民网
1938年2月28日,龙运铁矿大罢工全面爆发。常天绪等20多名工头在报纸发出启事,表示“从此誓与敌人完全断绝关系”,“不再供敌利用”。华工们撕破工装,扔掉鞋子,浩浩荡荡列队离矿,分批去往新加坡。南洋地区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新加坡《南洋商报》两次拿出全部版面进行声援。
罢工风暴迅速席卷了马来亚、新加坡的多数矿山和船厂。据马来亚矿务局统计,1937年之前,日本每月从马来亚地区运出铁矿约12万吨,罢工后每月仅运出约1.24万吨。
罢工运动不仅有效减少了当时日军的战略物资,还激发了马来亚侨胞的爱国热潮。1938年3月11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了隆重的欢迎大会,罢职华工和当地群众共5000多人参加大会。会上还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一响起来,大家顿感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愈加强烈。
同时,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为陆续抵达的华工安排食宿,指导他们支援抗战。欲回国者,则为其购置船票并开具证明,沿途各爱国社团须予以招待。菏泽众多劳工有的将工钱捐献,有的在新加坡捏制面人义卖。此后,大部分华工踏上了归国之路,常天绪、张启运等人则留在了马来亚,依然坚持购买国债支援抗日。1942年2月,日本军队占领马来半岛,包括常天绪在内的很多华侨抗日人士遭到搜捕追杀。
抗战期间,遍布世界各地的侨胞,以抵制日货、购买国债、捐款捐物、组建义务军回国参战等方式支援抗日,成为祖国抗战的海外大后方。
常天绪全家照
回国回乡:积极入党顽强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