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消失”的村镇银行去哪了?全国一年超百家村镇银行完成重组,迎来大洗牌

2025-09-10 08:11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这张孤零零的反对票,虽未能改变最终结果,背后却是现实的商业逻辑——承接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虽有助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但将不良贷款纳入其资产负债表,会在短期内拉低ROE(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利润,甚至需要额外注资。

  近期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商行盈利增速同比下降7.9%,不良率达2.77%,远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有分析师指出,农商行盈利增速下滑,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推进、部分机构信用成本提升密切相关。

  不良清收是一场“持久战”。每个周四,都是张松所在网点的“不良清收日”。借款人“躲猫猫”或直接失联是家常便饭,银行不得不“上门堵人”。

  法律程序漫长且成本高昂。一笔十几万元的贷款,请律师、走流程、执行判决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甚至可能超过追回金额。

  批量转让、坏账核销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两种常用方式。与转让相比,核销需要用利润支持,会对银行当期的利润影响较大。

  除了资产整合,另一重挑战是“人”的整合。

  这几天,在张松所在的银行,一场针对100多名原村镇银行员工的专项培训正在进行。

  “说实话,不能让他们直接上一线。”张松说,这些员工普遍风险意识不足,绝大多数人可能需要从客户经理助理或柜员等基础岗位重新做起,“从头适应现在这套更严格、更审慎的风控体系和信贷文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