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风雨水文路 师徒共前行——东营市水文中心张含明与刘德虎的水文传承故事

2025-09-10 10:43   海报新闻

  2013年8月的那场暴雨,至今仍是东营水文人口中的 “难忘战役”。当时,连续三天的强降雨导致小清河水位骤涨,石村水文站桥测断面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树枝奔涌而下,桥面被雨水冲刷得湿滑难行,阵风刮得人站不稳。接到测报指令时,张含明刚从另一个站点赶回,顾不上喝口热水,便抓起雨衣往石村水文站赶,刘德虎紧随其后。到达现场后,张含明一眼就看出险情:“水流太急,测杆容易被冲歪,得用绳子把仪器固定在桥栏杆上。”他迅速找来尼龙绳,和刘德虎一起将流速仪绑牢,又让团队成员在桥面两侧拉上安全绳,“大家都抓着绳子走,千万别靠近栏杆边”。测流开始后,张含明盯着仪器屏幕,每30秒报一次数据,刘德虎则一手护着记录本,一手快速书写,雨水顺着帽檐滴在纸上,他便用胳膊肘蹭掉水珠,生怕数据模糊。到了深夜,洪水进入峰值期,水位每10分钟就上涨 5 厘米,张含明让大家轮流休息,自己却始终守在仪器旁,眼睛布满血丝仍强打精神:“洪峰过境就这几个小时,错过就没机会了。” 刘德虎看师傅实在疲惫,主动提出 “我来盯半小时,您眯一会儿。”张含明却摆摆手:“你再跟我学会儿,洪峰期的水流规律特殊,多看看对你有好处。”就这样,师徒俩和团队成员连续奋战多日,不仅测得了石村水文站历史第二大洪水、王营水文站历史第三大洪水的完整数据,还实时将水位、流量变化传递给防汛指挥部,为抢险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当任务完成时,两人坐在桥边的台阶上,看着渐渐退去的洪水,浑身湿透却笑得踏实——刘德虎手里的记录本,已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封面还沾着泥点,却成了他水文生涯中最珍贵的“勋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