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解读:这些“好习惯”,其实不健康
2025-09-12 11: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志翊:这是一个常见误区。耳屎(耵聍)并不是垃圾,而是耳朵的“守护卫士”,它不仅能润滑耳道、阻挡灰尘和小飞虫,还有轻微的抗菌作用。正常情况下,耳道有自洁功能,日常活动如咀嚼就能帮助老旧耳垢自然排出。频繁掏耳朵反而会破坏这道天然屏障,容易将耳垢推得更深形成栓塞,影响听力;更可能划伤耳道或戳破鼓膜,造成感染甚至永久损伤。平时只需用毛巾清洁外耳即可。若出现耳垢堵塞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应就医处理,切勿自行掏挖。
误区7:饭后喝酸奶,能促进消化
王志翊:这是个“功能错位的误区”。首先,人们常说的“消化”需要的是消化酶,如胃蛋白酶、淀粉酶等,而酸奶中含有的主要是益生菌。这些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非直接“分解消化”人们刚吃下去的食物。事实上,饭后高浓度胃酸会使酸奶中的益生菌大量失活,保健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市售酸奶多含大量糖分,饭后饮用反而增加热量负担。正确做法是:选择无糖或低糖酸奶,并于两餐之间或饭前饮用,更利于营养吸收和益生菌存活,还有助控制食量。
误区8:内裤消毒才会更干净
王志翊:频繁使用消毒液清洗内裤,其化学残留易刺激皮肤,引发过敏或皮炎,甚至会无差别杀灭有益菌,破坏私处菌群平衡,反而更容易引发炎症。健康护理应注重日常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搓洗,并优先采用物理消毒方式。清洗后在太阳下暴晒,利用紫外线基本能高效杀菌;若无阳光,也可在通风处彻底晾干。除非医生针对特定疾病提出消毒要求,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
误区9:长期喝清肠茶,能改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