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为何是真迹?国家文物局发布会详解4大疑问
2025-09-16 06:33 封面新闻
石刻内容到底是什么?
发布会表示,尕日塘秦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从右至左、纵行排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分析,铭文虽受限于刻写面,显得不够规范,但带有秦文字典型特征。他系统介绍了对释文、句读与“五大夫”“方技”“采药”“昆仑”等关键字、词的认识,并对文意进行了白话释读。
他还介绍了两次专家会论证情况、专家组成员在刻石现场文字识读情况,并支持调查报告的研究结论。
新闻回放
“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真假之争
这场长达三个月的争议,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6月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
文章显示,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记者注:青海省玛多县)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文章认为,这一位于黄河源地区的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现存于原址的刻石,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仝涛在文中认为,刻石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不仅解决了关于“昆仑”等精确地望问题,也记录了秦始皇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