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神”为何那么火,年轻一代“挺神将”到底挺的是什么?
2024-03-02 14:36 潮新闻
火出圈的“游神”,无疑是今年春节里最走红的民俗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奔赴福建,亲身感受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所以,即便春节已经过去,但在福州等地,鞭炮齐声、敲锣打鼓的“游神”活动仍在热闹进行,甚至还将持续两个月之久。
“现在整个福州几乎一天都有几十场,之后每个月其实也都有‘游神’,只是变成一个月一两场。”福州江边村“80后”村民郑国良,从小跟着父辈接触“游神”,在他和很多身边人看来,“游神”更是一种需要不断发展和传承的传统民俗文化。
这一点,在当地早已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扛起神像“游神”的同时,也担起了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下去的责任。
代代相承的民间“游神”
“游神”,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以闽、粤最盛,也称“迎神”“抬神像”“神像出巡”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或其他喜庆节日里,又或者诸神圣诞这一天,到神庙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000年左右,仍在读书的郑国良从父辈手中接过了“社”,成为当时“80后”一代最早接“社”的年轻人,“我们这儿‘社’就是神将东家的意思,神将也就是我们非遗项目里说的‘塔骨者’。”郑国良接到手中的“社”,从他爷爷一辈传到他手中,已是第三代。在江边村,算是老“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