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神”为何那么火,年轻一代“挺神将”到底挺的是什么?
2024-03-02 14:36 潮新闻
郑国良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游神”最早在明代就有,但到清中期才真正兴起,“游神”则是由“傩舞”演变而来。“傩舞表演者脸部套上面具畸形表演,而神将则将之扩大化,使其形象更为高大威猛。”他表示,福州这边的“游神”主要分为巡境大游和开关小游,其中“境”代表一个村,“巡境大游就是每一个村每年固定不变的时间,会把村的主神和全村的神将集中起来绕村,平时就是‘博杯’(将两个约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圆弧凸出之筊杯掷出)后,神将同意,也能出来。”

博杯。 受访者提供
在福州,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神,即便有相同的主神,但在服饰外观等设计上也会略有不同,神将也同理,“比如最近特别红的赵世子、赵二世子、张世子等神将,不同的村都有,外观上可能就会有细微不同,但肯定也是年轻帅气的样子。”
在郑国良的儿时记忆里,他跟在父亲身边,参与“社”的大小事务,从敲锣打鼓和抗龙旗开始,到成为神将的扮演者,再到完全接手“社”的事务,“2019年前后,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成立了关于游神的传媒公司,承接福州地区游神的相关业务。”如今,他是福建迎将文化传媒的负责人,初衷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也想将“游神”搬到线上。
“在我们福州人的心里,这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如此延续下来就变成了一份责任。”在郑国良看来,“游神”来自民间的民俗文化,多少带着一些神话传说,而最早“游神”是为了保平安祈福,把负面的除掉,“‘游神’转一圈就等于降福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