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家书里的中国丨1001封家书见证从“以外方标准为主”到“以中国技术为准”

2024-10-24 21:56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赵奕宁 李彦涵 东营报道

  1001封家书、77万字、1400多天……王清说,那些远离祖国和家人的日子,每一封家书、每一个字,都寄托着浓浓的牵挂。

  1996年至2000年,时任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职工的王清先后远赴北京、科威特,参加中国石油(注:1998年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油)承包的科威特西部生产设施扩建项目。在那个通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封封手写的家书就成为王清向妻子和女儿表达思念最好的方式,更见证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技术水平的巨大提升,是“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为准”的最好见证。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是这个家传承多年的信念

  1986年,王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储运专业,被分配至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参加工作后,他凭借踏实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很快在单位内崭露头角。

  1991年,胜利油田通过英语口语和笔试的方式,在油田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培养国际业务人才,王清顺利通过考核。入选后,又接续参加了中石油第二批外经贸进修班,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加了一年的脱产培训,系统学习英语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底,中国石油与科威特石油公司签订了科威特西部生产设施扩建项目的总包合约,急需一批能适应海外工作的专业人才赴科威特参与项目建设。

  此时,王清刚结婚没几年,女儿还不满一岁,妻子日常工作繁忙,父母也时常抱恙。对这个小家来说,这正是最需要王清这个“顶梁柱”的时候。但从小受父母的言传身教,王清一直坚定:国家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困难总能克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