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创优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5-06 14:43 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郑斐
“政府‘红蓝章’审批、要素保障专班全程护航,从拿地到开工仅用100天,这样的速度超出我的预想!”4月18日,榆林市府谷县天龙镁业50万吨负碳新材料项目总监池永江告诉记者,他们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一路畅通”。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榆林市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创新服务的民生温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从项目审批的“红蓝章”加速机制到企业服务的“保姆式”帮办代办,从法治护航的“云调解”到要素保障的“全链条”赋能,榆林市精准施策为企业解难题,创优服务激活发展动能,让民营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
2024年,榆林市民营经营主体达39.3万户,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7%,“一码管地”“营商环境会客厅”等14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和省级典型案例,交出了一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项目审批“加速度”
“不用来回跑,节省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提前启动项目勘探。”陕西物科金硅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蜀海告诉记者。
该公司在佳县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充分感受到了“容缺+承诺制”的便捷:只需提交主要材料和信用承诺书,次要材料可后续补齐,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3天。
榆林市构建“一码管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3.8万宗土地、38万套房屋实现“一码关联”,项目拿地、建设周期平均缩短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