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儒韵时评丨看济宁如何作答这场“低碳大考”

2025-05-10 20:04   大众网

  大众网评论员 李鑫鹏

  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底色,绿色低碳,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新引擎。

  嘉祥用“一矿一策”修复万亩矿山,让山体披上葱茏绿装;兖州在沉陷区铺展光伏矩阵,灰色洼地化作粼粼碧波;邹城将塌陷积水区建成湿地公园,废弃水域变身生态文旅打卡地;鱼台县把乡村老宅改造成低碳住宅,农家院落盈满绿色暖意……济宁努力用一步一脚印的实干让“生态底色”不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成为了这方土地上摸得着的青山绿水。

  这是一份“低碳”考卷,写着矿山修复的务实解法、传统产业转型的独特道路和城市民众生活的幸福清单。

  用科学治理组合拳打开新“生态画卷”

  因采煤而沉降的土地曾是济宁发展史上一片单调的“灰色印记”,随着济宁市将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片“单色画板”晕染了光伏蓝、湿地绿、农田金,让沉陷地蜕变成济宁独特的“绿色会客厅”。

  在兖州区兴隆庄街道,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变身为56万块光伏组件串联成的“光伏海”。这里是宁德时代1.1GW第三批国家大型光伏基地暨时代绿能兖州一期250MW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