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临沂果农主动“减产”背后的秘密

2025-05-11 10:41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解强民 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新区梅家埠街道以特色农业闻名,如今,这里正经历着一场由追求“高产”到适度“降产”的转变——种植户们主动将甜瓜亩产从5000斤压减到3000斤,把阳光玫瑰葡萄亩产从9000斤压减到3000斤。

  农民向来喜高产,高产意味着丰收和好日子。可如今大伙儿主动减产,日子过得更红火了,这是咋回事?带着疑问,海报新闻记者走进当地知名的“葡萄村”“甜瓜村”蹲点采访,跟着种植户下田进棚,探寻“降低亩产”背后的秘密。

  从亩产万斤到“减产”突围

  在临沂市梅家埠街道醋庄前村,收敛了一冬的树木枝头正生出大片新绿,这里的5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变革。

  去年,这里一亩地能结出上万斤葡萄,但盲目追求高产换来的是果实品质急速下降,曾经的“贵族水果”卖成白菜价,地头上的收购价低至1.4元/斤,连人工费都赚不回来。

  “再这么种下去,产业就毁了!”村党支部书记武心会下定决心,把葡萄的产量降下来,把品质提上去。往年,一株葡萄藤至少能结二十多串、五十多斤果。今年,武心会打算只留十三串,每串葡萄“瘦身”到1.7斤,让葡萄树“轻装上阵”,吃饱营养。除了大幅疏果,他还把化肥换成了豆饼、牛粪等有机肥;日常管护上“包干到人”,每10排葡萄一组,固定工人管理,葡萄品质直接与工资挂钩,进一步提高工人的责任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