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蹲点报道丨创新作桨,山东竞逐现代产业潮头
2025-05-22 06:5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摘一颗即将成熟的麦穗,搓掉长芒、白壳,饱满的小麦籽粒展露出来。“济麦44”虽长相清秀,但蛋白质含量却不惧任何比拼。“衡量强筋小麦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稳定时间。国家一等强筋小麦的标准是10分钟,‘济麦44’稳定时间最高能达到48分钟。”曹新有介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曾对黄淮北、黄淮南、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上游麦区共11个省份的65个小麦品种进行过品质检测分析,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济麦44”小麦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等显著高于其它小麦品种。优异的表现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稳居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第3位,现已累计种植面积超4000万亩。
科研的脚步不停歇。从黄淮强筋小麦的里程碑“济南17”,到新时代“济麦22”创单品种推广纪录,再到突破高产优质协同瓶颈的“济麦44”、“以种适地”打造盐碱地金色粮仓的“济麦60”等,前后已有30多个小麦品种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而今,还有10多个小麦新品种在培育当中。(□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玉凡)

突破四百项,一线员工成“发明家”
5月15日,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车间内的全自动机械臂将内存条按压进CPU的卡槽后,拔出来,再按压一次,完成一根内存条的安装。一旁的屏幕上记录着机械臂每次按压的力度。
以往,这项工作需要工人徒手按压,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浪潮新产品工艺开发工程师罗希望发明了内存按压工装,提升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