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天刷短视频2.6小时,如何“自救”?
2025-06-30 06:29 央视网
关闭不必要的应用软件的通知提醒,减少日常生活中注意力被打断的频率。社交媒体、短视频、弹窗通知,都会“劫持”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神经系统最宝贵的资源。大脑每次切换任务,都会引发“神经网络重组”——大脑需要数十秒至数分钟来关闭旧路径、重建新路径。频繁切换会造成“认知碎片化”。
精简App
定期清理、精简手机中安装的App数量,尤其是娱乐类App的数量。
锁手机
必要时可以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强制”自己放下手机。
远放置
睡觉时,最好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如果一定要带到卧室,尽量不要放在床头,更不要在枕头边给手机充电。手机与人要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改习惯
用阅读代替刷短视频,给自己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计划,每天多读一点纸质书或报纸杂志,少看一点手机。
最好不要在睡前长时间刷短视频
刷得停不下来,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济,影响生活与工作,还会伤眼、伤颈椎。一旦沉浸于负面信息中,还容易引发焦虑、影响睡眠。
拓展一些能“放下手机”的生活方式
比如定期约上朋友一起跑步、打羽毛球、游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或社交活动。总之,要让自己多面对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始终在线”的世界,真正能够安静坐下来思考1小时及以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时代,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工作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这不是一种效率技巧,而是认知世界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