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济南,这样“才”更好

2025-06-30 17:27   大众网

  在济南,只要你的技术能填补产业链空白,年龄、学历都不是“拦路虎”。这种制度设计,让人才认定从“以帽取人”转向“唯才是举”,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N”端开枝,让每个领域都有“人才坐标”

  如果说“1”是政策的骨架,“N”个细分领域的认定目录则是丰满的血肉。

  从首批哲社文体、新就业形态,到第二批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再到新增的法治、贸易、机器人领域,济南的人才政策始终贴着产业脉搏生长。

  在法治领域,政策聚焦山东(济南)中央法务区建设,将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专家等纳入认定体系,甚至创新性地将年纳税额超4000万元的法务机构负责人纳入C类人才序列,构建起高端法务人才梯队,精准对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需求。

  贸易领域则以“进出口额”“销售额”为标尺,给予年度进出口额10亿元以上外贸企业人才认定名额,让市场“优等生”直接获得人才身份标签。

  最具科技感的机器人领域,认定标准直指国际权威赛事。比如,IEEE奖、吴文俊人工智能奖获得者被列为A类顶尖人才,“创客中国”大赛获奖者可申报D类人才,形成了从顶尖科学家到青年创客的全链条覆盖。

  政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摸得着、够得到的“阶梯”,只要企业发展好,人才自然有舞台。这种“靶向引才”的智慧,让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

  “才”涌泉城,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