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众红 正青春!大众日报风云激荡86载,今日出版第30000期

2025-07-03 07:3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绿叶对根的情意,没有因时间流逝而褪色。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吃上免费食堂,离家近,味道好,方便又省心!”2024年9月19日,沂水县云头峪大众暖心食堂正式启用,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就餐。

  这是大众报业集团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拨专款建设的。多年来,集团通过打井、盖房、修路、建学校等方式,帮助解决了云头峪村及周边群众的吃水难、出行难、教育难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区人民。

  “脚下的泥比笔下的字多”

  2020年9月18日,大众日报刊发了1.8万字的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纪实。为了这组报道,记者们长时间深入滩区采访,蹲点7市16县(区)61个滩区村。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式报道,一直为大众报人所坚守。1943年9月,23岁的大众日报记者宋英到莒南县大山前村蹲点。他发现村民郑信劳动好、品德好,从开荒、纺织、带动群众等多个角度,先后采写了6篇报道。大众日报还特别刊发了社长陈沂亲自撰写的社论《学习郑信 培养更多的郑信》,自此,郑信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抗日根据地。

  郑信是大众日报推出的第一个人物典型。这个典型的发现,与大众日报的通联制度——基点制度分不开。当时,每个记者都要联系一个区或村作为自己的基点,记者蹲点驻守,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宋英的基点,就在莒南县大山前村。

  大众报人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走基层、强“四力”,努力做到“脚下的泥比笔下的字多”。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