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自主锻造“国产引擎”,加速挺进矿山深处
2025-07-11 09:47 科技日报

历时10年,投入1.2亿元,接连突破甲醇发动机抗机油乳化技术、低温冷启动技术、控早燃爆震技术等多项行业难题……近日,由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研发的国内首台甲醇燃料矿用挖掘机发动机,正式交付新疆矿区。
这是潍柴着力锻造“国产引擎”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翘楚,潍柴一路追赶超越,持续突破,推陈出新。其背后,是以潍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断寻求自主可控,一步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探索历程。
自主可控,大型矿卡用上“中国心”
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北部的露天矿场中,众多矿山用挖掘机在陡峭崖壁上持续攀爬掘进,重达400吨的矿用卡车满载矿产辗转输出。
其实,忙碌的背后,却隐藏着采矿行业不容忽视的困境。“当下,我国重型矿山装备大多由国际巨头垄断。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占据优势,市场售价、维修费用都十分昂贵。”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副矿长王国栋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
研发矿山装备并非易事。露天矿场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各类矿山装备通常要面对-45℃至45℃极端的工作温差,保持每天22小时以上重载作业,并保证90%以上出勤率,服役长达30年。除此之外,它们还要直面高海拔、高粉尘、高强度振动三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