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思想中的“济世”与“利己”
2025-07-11 10:54 海报新闻
论世要求研究者对当事者所处时代的各种情况了然于胸。《济世与利己》着力挖掘西汉后期到东汉初以“通人”为代表的新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儒家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乃至实用主义的回归状况,尝试在学术思想脉络和知识视角中把握王充的位置。作者将《论衡》中涉及的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丧葬、祭祀、求仙、禁忌、天人感应、命、儒生文吏、圣人贤者等问题,作为王充思想的大背景,甚至其思想的直接来源。一方面,王充一生学习儒家经义,保持儒者本色,以“真”为“美”,论定是非,移风易俗,以文化人,展现了强烈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作为“俗儒”的一员,王充在现实生活中常为自己得失考虑,表现出浓烈的利己倾向。无论是以否定灾异论、肯定祥瑞论来求媚于上,还是将自己描述为最杰出的人才,背后都有一份汲汲于仕途富贵的心思,接近世俗心愿。《论衡》一书呈现的以“疾虚妄”为中心、“济世”与“利己”双重意图,是王充作为中下层地方士人真实思想、矛盾心态、生存困境的客观反映。这种分析,注意到王充思想的重心及其心态的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避免了以偏概全、矫枉过正等不良倾向,这是作者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