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外直邮”,发货地却在境内?海外直邮乱象调查

2025-07-12 10:03   法治日报

  “要证明是假货,商家往往指定高成本或难企及的鉴定渠道,普通消费者难以负担。商家还会拿出所谓的资质证明拒绝诉求。即使找平台介入,平台也常推诿,让消费者‘自行协商’。”王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道,没有平台协助,普通消费者维权成本高、风险大。

  记者梳理多家平台规则发现,部分平台对“全球购”“海外购”商品赔付设限,例如“投诉成立后卖家赔付商品金额30%,上限200元,下限30元”;有的则无专门规则,需参考笼统的《用户服务协议》。平台在判定买卖双方证据时虽有决定权,但规则中常出现“不保证符合期望”“不对结果负责”等免责条款。

  多名消费者告诉记者,当其陷入维权困境时,平台往往“合理隐身”,消费者面对高昂的维权成本只能“望洋兴叹”。

  物流环节也可能出现问题。来自山西吕梁的夏璇去年有过一次全球购经历,因迟迟收不到包裹,她向某物流客服咨询情况,客服承认其包裹未清关,但投诉后石沉大海。“被搁置是常态。还有朋友遭遇物流公司推诿、无法解释清关轨迹、无法提供具体口岸、揽件员失联等糟心事。”她回忆道。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黄忠看来,考虑到海外直邮的消费特点、监管维权的难度,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更有必要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如果消费者“假一赔三”的主张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就应当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规定采取诸如划扣商家店铺资金等方式来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