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中国“和而不同”理念引发世界回响
2025-07-17 14:48 参考消息
美国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更是直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将个人主义扭转为齐心协力的世界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儒家公平、包容、和合的价值观为我们解决现代世界中的紧迫问题指明方向。”
7月9日,汉学家安乐哲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演讲。(朱峥 摄)
用儒学为AI设置“伦理围栏”
AI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也面临影响,新的时代之问接踵而至:AI是在造福人类还是在伤害人类?文明如何影响AI时代的运行规则?史蒂夫·富勒说,AI没有剥夺人类的创造性,而是以新的方式整合人类创造的智慧成果,它反而启发我们以新的方式重新整合现有的人类表达。他说:“AI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了人类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到底擅长什么。”
“儒家提倡以人为本,我们希望AI的发展会趋向于‘把人当人’,而非在渗透至人类工作生活相关的场景后,产生技术霸权。如果AI只是在技术上谋求更新迭代,缺乏有效引导,极有可能走向与我们初衷相悖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如此认为。他建议,可以借助儒家学说为AI设置“伦理围栏”,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提升人类福祉。
汉伊理也认为,可以用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哲学“教化”AI。“比如将儒家‘礼’的核心理念融入AI的技术设计中,AI不会强行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像传统礼仪调节人际关系那样,成为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种技术可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智慧,在算法层面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汉伊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