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充电宝召回 商家建议消费者先“泡盐水”?安全责任不能“一泡了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科普作者孙亚飞介绍,新国标中计划新增的试验项目,是通过极端环境测试移动电源的安全性。

  孙亚飞:充电宝受热或者冷冻、受到撞击,都有可能导致电池出现短路。假如它目前有电量,有可能短路造成的瞬间电压上升、温度上升会引燃充电宝,带来风险。模拟的这些环境包括针刺、撞击、加热,都是用来试验它的安全性是否过关。

  与此同时,有厂商针对近期出现安全问题需要召回的充电宝不方便邮寄的情况,提出用盐水浸泡放电的“无害化”处置方式。记者昨天咨询两家厂商,其中一家的客服和办公电话无人响应,另一家的在线客服表示,泡盐水的操作只适用于需要废弃的充电宝,不属于召回型号和批次的充电宝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泡盐水处理。厂家还发布视频讲解泡盐水的方法。

  孙亚飞介绍,充电宝泡盐水可以相对安全地耗尽电量。

  孙亚飞:这种方式的放电过程是有效的,甚至可能会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是能让里面的可燃物经过盐泡了之后变得不那么易燃。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把它对环境可能的影响消除,因为锂离子电池里除了锂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金属,随便抛弃还是有危害的。

  孙亚飞和商家都提醒,泡盐水处理后的充电宝可以用塑料袋包装,放入有害垃圾回收箱,还可以用纸条标注是经过放电处理的充电宝。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