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丨莫让“公共场所”变为免费“托儿所”
2025-08-01 10:26 五莲北京路中学
姚常法
近日,多地图书馆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某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称,每天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在馆,家长点完外卖让孩子呆一整天,而且闭馆后孩子也无人接。由于缺乏看管,孩子时常追逐打闹,破坏公物,给馆内环境带来不小影响。于是,很多图书馆被迫无奈,相继挂出“禁止甩手放娃”警示牌。
除了图书馆,青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书房等这些公共场所也成为暑期家长“放养”孩子之地。家长可能觉得,这些普惠性的公共场所,既能让孩子阅读书籍、探求科技、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又能免费蹭空调,享受清凉避暑的环境,还能解决孩子无人看管的难题。
熟不知,这种看似美好的愿望可能与现实背道而驰,各种弊端随之而来。如孩子无人照看,追逐打闹,损坏公物,破坏卫生,既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又给公共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家长这种“甩手式”带娃方式,实则是将自身的监护责任转嫁给了公共资源,无形中给场馆带来了额外的管理压力和成本。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甩手掌柜”的背后是民生之痛——双职工等特定家庭的焦虑。造成暑期看护难本质是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如商业托育价格高,远超普通家庭预算;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老人体力有限,难以应对学龄儿童活动需求;公益托管短缺,覆盖率不足等。
因此,要减缓或消除公共场所压力,解决暑假“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难题,仍需从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入手。破局之路是从“堵”到“疏”的多元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