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网暴怎么界定?与正常的批评、维权有何区别

2025-08-10 07:10   澎湃新闻

  河南周口市六院妇产科主任邵医生8月1日疑因不堪网暴长期侵扰坠楼身亡。家属接受采访称,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当地官方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医院相关负责人8月7日对澎湃新闻称,此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系邵医生家属报案。

  据@抖音黑板报8月8日通报,疑似三起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的15个账号,发布共计89条医疗纠纷相关视频、962条医疗纠纷相关评论,内容包括讲述个人就医经历、表达维权诉求、指责或攻击医院及医生。其中,76条视频、457条评论违反平台规则。通报介绍了处置情况。通报还显示,邵医生及其代理人共发起侵权举报48次,其中32次平台判定举报成功。

  疑似三起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等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信息和评论是否属于网暴,仍需等待官方调查。

  网络暴力是否有被普遍认可的界定,一般来说网暴具有什么特征?发布网暴信息的当事人,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为解答这些疑问,澎湃新闻采访了两位专业律师。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夏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发布相关视频、评论当事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存在网络暴力的特征。不过,因涉及三起医疗纠纷,相关当事人具体要承担的责任,还需结合各自医疗纠纷的事实、各自所发布内容、行为等,进行具体分析。

  夏颖说,结合《民法典》、《刑法》、《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司法实践中对网络暴力的普遍界定,网络暴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